首頁
FaceBook






文章  阿俊 2016-04-30 16:31
文:(陳博士 盛雄先生)

所謂「露營旅遊」也就是近年來報章、雜誌經常報導而逐漸被國人開始接受的「定點式旅遊」方式。台灣在1980年代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之後,國民所得在1988年突破6000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所得定義,台灣已經被列為高所得國家。另一方面,政府在1987年解除「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之後,隨著開放出國觀光旅遊,國人開始蜂踴般的前往東北亞、東南亞、歐洲、美加各國旅遊,在當時的談話間都會聽到:「你這次出國玩了幾個國家」。這種在70年代盛行於國內的三天二夜環島之旅的觀念,延伸到國外的旅遊。當然在那個時空背景下,走馬看花的趕集式旅遊是可以理解的。

隨著所得的提高,國人的休閒觀念也逐漸提昇,近年來不論是國民旅遊也好,國外旅遊也好,一些所謂的「深度之旅」、「文化之旅」、「知性之旅」、「生態之旅」,相繼的推出,這就可以證明,國人的旅遊已經從「周遊型」轉為「定點型」,從「金錢消耗型」轉為「時間消磨型」。也就是說國人的旅遊觀念逐漸達到成熟的階段。
「定點旅遊」在歐美各國可以說已經到了完全成熟的階段,歐美人士一次出門少則五、六天,多則一、二個月,而且是選定一個地點後就住下來,輕輕鬆鬆地享受自然景觀,當中選擇幾天到鄰近的風景據點去遊玩,徬晚再回來,而這種旅遊最具代表性的也就是藉由露營的方式,也就是本文的標題「露營旅遊」。

歐洲人會熱衷於露營旅遊,特別是法國人,這和有給休假日有絕對的相關,由於法國早在1936年即制定每年必需有15天的法定休假日,以後陸續增加,至目前為此,其法定休假日每年最少為35天(不含週休二日),根據法國國立經濟統計研究所1994年的報告,法國人對於法定休假日使用率平均一次出去停留天數的統計分別為使用於冬季假期的有26.7%,平均停留13.6日,使用於夏季假期的為55.1%,平均停留23.3日,兩者合計,使用率為81.8%,平均停留天數合計36.9日。

所以說法國人是全世界最會享用休假日並不為過,這點從每年的夏季奔馳在法國高速公路上,鄉村小路間的露營車陣就可以得到明顯的印證。筆者在1995年開車從法國前往西班牙的途中,在邊境的收費站,一眼望去幾乎90%以上的車子都是露營拖車,正準備前往地中海海濱去渡假。

「露營旅遊」的概念,源於1950年代,前章提及法國人是全世界最早實施有給休假日的國家,及至50年代每年的休假日已經調升為25天,休閒渡假已經成為法國人的生活項目之一,在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一些高級的渡假勝地相繼出現,然而到海濱渡假區的費用相當昂貴,重視長期休假的法國人因而開始尋求低消費的住宿設施,而此時政府也為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所波及而荒廢的鄉村地區研擬振興地方策略,首先在1952年成立法國民宿聯盟,之後又成立農業振興觀光協會,積極協助發展農村民宿與農村露營場,農業部為了獎勵農民能夠整修原有農舍,改建為提供都市人住宿或露營的低廉渡假休閒場所,乃特別制定補助獎勵辦法,更於1963年的五年經濟計劃中設立國土整建地方開發局,積極推展露營旅遊及綠色旅遊。為了推展上的事權統一,於1971年結合全國上述及相關協會和社團而成立"農村地域旅遊聯盟"(Tourisume en Eupace Rural(簡稱TER )。

除了法國以外,同樣在70年代歐洲國家也都紛紛推出一些新的旅遊方案,這些方案都是以小規模,對自然的干擾輕微,由當地人擁有並經營的小型住宿設施。例如:自然旅遊(Nature Tourism),綠色旅遊(Green Tourism),另種旅遊(Alternative Tourism),生態旅遊(Eco-Tourism)等等,這種旅遊方式就成為過去大眾旅遊(Mass Tourism)或商業性旅遊(Commercial Tourism)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談到「露營旅遊」在實際的推廣上那就要首推(國際露營總會Federation lnternational Camping et de Caravanning,簡稱F.I.C.C),國際露營總會成立於1932年,自翌年起假英國漢普頓考得公園舉行第一屆世界露營大會後,除了第二次大戰期間終止外,每年分別由會員國輪流爭取主辦大會,在為期10?12天的大會期間,除了會員之間可以在營區內充分的交流、聯誼,主辦國都會安排各種鄰近地區的旅遊活動,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從事各種不同型態的旅遊,露營者也都會把露營車、露營拖車留在營地內,利用大會所安排的各種活動,這種方式在1970年代已逐漸普及到每次的大會,甚至於平常一般渡假露營時歐洲人士也已經有了這種共識,及至1981年德國籍的艾貢(Egon skorozewslci)當選總會會長後更加積極的推廣。




顯示文章 :  排序  




搜尋:
前往 :